原标题:【UAS】职教学寨 活力校园丨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设计(by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是典型的民族直过区,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人均受教育年限低,素质性短板仍然是制约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乡村振兴纵深推进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7年,为解决澜沧及周边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短板,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让更多适龄青少年和群众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为边境民族地区迅速培养一大批技术能手和致富带头人,经中国工程院顶层谋划、高位推动和朱有勇院士团队鼎力相助,各级政府积极支持,以澜沧职业高级中学为基础,多渠道推进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建设。
该项目是破解县域人才发展难题的长效之举,是落实教育扶贫、智力扶贫的重要举措。受中国工程院委托,东南大学王建国院士应邀主持学校设计。
自项目开始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在王建国院士带领下先后多次前往澜沧调研,了解地域自然地理和村寨文脉、建筑特色,在实施过程中多次深入现场指导施工进展和工程优化提升。历时4年多建设,项目于2022年9月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紧紧围绕中组部“组团式”帮扶和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的帮扶契机,旨在以澜沧、西盟、孟连热区资源为基础,冬农和林下经济特色产业为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为重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口支援的办学理念,建设农、林、工、经、文、卫、教育等多专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横向融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纵向贯通,打通职教高考途径,提升学历,培养满足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和乡村民生需求的万名技能卓越的乡土创新人才。
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校区建设项目位于澜沧县勐朗镇勐朗村芭蕉林村民小组东侧,于2016年8月启动选址、可研性编制等工作,建设规划占地面积20.53万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13.8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61万平方米,规划在校学生6000人,项目分二期建设。
王建国院士带领团队从项目基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生态、地域文脉、功能组织、职教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出发,着力5个方面打造全新的职教校园:
澜沧,世界拉祜文化之根。拉祜族在世世代代的演进之中形成了特有的聚落村寨文化,以村寨聚落为中心生活栖居、繁衍生息。聚落之核心就是寨心,是整个聚落发展演变的结构性中心。规划设计的理念是打造职教学寨、活力校园。图书馆以及前广场成为整体校园的知识和空间的核心,成为学寨的中心场所。围绕这一中心场所开始校园空间布局。围绕“寨心”形成多条纵横交织的“寨巷”空间,将校园联系成整体。校园整体形态及风貌结合了拉祜族传统民居特色和现代建筑特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项目建设用地周围群山环抱,基地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相对高差接近70米,规划设计从场地现状的研究出发,将现状地形梳理成若干适宜建设的平台面,合理平衡土方,台地错落的地形也更好体现山地建筑特色。
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气候类型属于带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设计之中通过建筑的形体组织、空间营造、立面围护系统、材料选择等方面着手打造开敞通透、密度适宜、高效遮阳、无雨畅行的生态绿色校园。
校园的实际容积率接近1,是一个高密度的校园,设计中通过立体的联系网络、水平和垂直结合的步道交通系统将整个校园整合为一个紧凑联系、共享互通的校园。设计强调通过规划设计提高项目服务社会的能力,体育设施、会议设施的布局,考虑增加服务城市的便利度,扩大项目的服务能级。
澜沧县属于9度抗震设防区, 结构设计针对各类校园建筑的特点, 策略性的采用抗震、减震和隔震技术, 保障了结构安全。低矮的单层建筑使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硬扛地震力; 二层的风雨连廊采用了钢框架; 大跨度的体育馆和报告厅采用钢框架体系的同时, 辅以BRB减震措施; 3层以上的食堂、宿舍、教学楼、实训楼等建筑, 则采用了基础隔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 隔震层内综合采用了叠层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粘滞阻尼器等各类隔减震元器件。